多发性GGN是一个研究的难点。首先是外科处理原则,其次是多发性GGN的分子异常机制,该如何认知多发性GGN。
GGN已经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GGN的一些认识也在逐步深入。2021年一个重大改变就是第5版WHO肺癌病理标准里AAH和AIS都已经被归为前驱病变,而不是“癌”,不属于肿瘤范畴了,因为这两种类型有100%的治愈率。
继续阅读“关于多发GGN”Blog of a chest surgeon since 2005
多发性GGN是一个研究的难点。首先是外科处理原则,其次是多发性GGN的分子异常机制,该如何认知多发性GGN。
GGN已经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GGN的一些认识也在逐步深入。2021年一个重大改变就是第5版WHO肺癌病理标准里AAH和AIS都已经被归为前驱病变,而不是“癌”,不属于肿瘤范畴了,因为这两种类型有100%的治愈率。
继续阅读“关于多发GGN”PD-1-PD-L1通路是抑制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肿瘤细胞非常聪明,会表达PD-L1来与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发生结合,从而抑制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实现了“免疫逃逸”。PD-1/PD-L1单抗就是分别作用于肿瘤细胞上PD-L1或淋巴细胞上PD-1位点,阻止两者相互结合,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肿瘤。这两种药物其实是针对同一免疫通路的两个端点,机制上似乎是一致的。其实不然,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无论是在药物设计、作用机制到临床疗效,甚至耐药处理上都有不同之处。
继续阅读“PD-1单抗和PD-L1单抗的区别”2020庚子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最牵动人心影响最深远的事就是covid19的世界大流行。
关于这一事件的方方面面,有专门的博客记录一些科学事实和想法,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六十一庚子,庚子年历史上从来都是大事不断,祈愿世界和平百姓平安。本博客也将继续更新,感谢各位!
2020年初注定非比寻常。“逢九必变”2019年中国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大事,然而2020年初,在农历庚子春节,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瘟疫,规模超过2003年的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中国,短短两周,全国感染确诊近2万,还有大量的疑似和未收治、未就诊居家隔离的患者。武汉肺炎的阴影笼罩了整个中国,也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曾经肆虐在广东香港和北京的非典,来无影去无踪,17年前的记忆还未模糊,一场巨大的瘟疫又再次震撼了世界!
继续阅读“冠状病毒和瑞德西韦”标准的支气管镜镜下所见。
总体上,是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各个肺段开口。
近年来各种分子靶向药以及免疫药物在抗癌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某些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良好疗效。但同时在检测和使用方面也确实出现了很多的混乱状况。在基因检测方面,出现了很多的公司,有些并无相关资质,有些检测结果方法存疑。在使用方面,出现超说明书使用和滥用的情况。鉴于此,2018年起国家CFDA开始着手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国家规范”,通俗一点讲,就是如同化疗质控一样,建立一套规范和质控核查制度。
继续阅读“新型抗癌药使用的国家规范”2018年诺奖医学奖颁发给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两位科学家,这种已经出现了几十年的肿瘤治疗方法,在2018年内老树发新枝,取代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年度热词。
近年来针对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十分火热,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进展,其中以CTLA-4和PD-1/PD-L1最为出名。
肿瘤免疫治疗最受青睐的设计:
➤释放刹车:检查点阻断剂;
➤通过抗原增强指令:肿瘤疫苗
➤通过细胞转移,绕过呈递,增强指令,:过继性DC细胞疗法
➤通过细胞转移,绕过指令,促进识别,:过继性T细胞治疗
➤通过细胞转移,绕过指令和MHC限制,促进识别:过继性嵌合体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
以上所有治疗均基于T细胞。检查点阻断剂治疗的特点为依靠经受训练的宿主免疫系统来靶向肿瘤,而CAR-T疗法并不依赖于宿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当前最显著的突破进展可能是抗CTLA-4检查点阻断剂的发展,而PD-1/PD-L1检查点阻断剂也进一步证实了检查点阻断剂使疗效改善和毒性降低的事实。事实上,目前只有针对检查点的免疫治疗是有效和广泛使用的,而其他几种前些年的实践证明疗效甚微。
2017年末,中国出版了基于中国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临床经验的新的胸部淋巴结分组标准。相比与UICC和JES的淋巴结分组,中国分组也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临床指导价值,简化了分组,便于临床实践。 继续阅读“中国食管癌胸部淋巴结分组”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是指癌性淋巴管炎。肿瘤细胞从原发器官沿着淋巴管扩散转移,使得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造成的病状。虽然癌性淋巴管炎可以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最多见的是肺。而常出现这种转移状态的癌症是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 继续阅读“PLC:癌性淋巴管炎”